南昌怎么治療精神病
我大學的一個室友,最近失戀了,她的心情非常低落,現在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不愿意和我們接觸了,看起來很郁悶的樣子,我在網上查詢了,說是情感性精神障礙,我想了解一下,我應該怎樣安慰好呢。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于軍 副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科
-
(一)流行性感冒所致精神障礙 為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由于流感染病毒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多導致精神障礙。有報道,其發病率為25%~35%。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前驅癥狀為頭痛、衰弱無力、疲勞、睡眠-醒覺節律紊亂。繼之表現有嗜睡、感知障礙、非真實感。高熱時或重癥病例可出現意識障礙,如意識朦朧甚或譫妄。隨著病情好轉而進入恢復期。此時主要表現可見抑郁狀態和腦衰弱綜合征。少數病例可發生腦炎癥狀。病期較短,一般預后良好。 (二)肺炎所致精神障礙 急性肺部感染,在疾病高峰可以出現意識障礙,多見意識模糊,有時發生譫妄。慢性肺部感染如肺結核則主要表現抑郁狀態伴記憶減退、注意力集中困難及思維遲鈍。 (三)瘧疾所致精神障礙 普通型在其高熱階段可出現意識恍惚、定向力障礙及感知障礙。惡性瘧疾,或稱腦型瘧疾,其瘧原蟲具有毒力強親神經的特點可形成腦部病理變化如灶性壞死、出血和腦水腫等。見于瘧疾流行區或免疫力差的患者。精神癥狀表現:劇烈頭痛伴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之表現意識障礙如朦朧或譫妄狀態甚至昏迷。此時神經系統可查出明顯的病理征或表現有抽搐或癱瘓。患者表情淡漠?;謴推跁r患者表現為抑郁狀態或腦衰弱綜合征。重癥病例在后期可發生智能障礙。 (四)流行性出血熱所致精神障礙 流行性出血熱為一種流行于秋冬季節的爭性傳染病。病原可能是病毒,其發病機制尚未不清楚。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臨床分為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有研究報道在173例出血熱患者中53例(占30.6%)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全部表現有精神障礙。病理解剖可見腦表面和腦實質內有充血及血管擴張和坯死灶。精神癥狀多發生于低血壓期和少尿期,主要表現為錯睡、譫妄、錯迷;或興奮、躁動不安,持續1~2周。同期可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癥狀和病理征。 (五)狂犬病所致精神障礙 病因為狂犬病毒,通過帶病毒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人體而侵入機體。在大腦實質和基底神經節可發現Negri小體。臨床表現分猛烈型及癱瘓型2種。初期患者感頭痛、不安、低熱、愈合的傷口出現痛癢或麻木等異常感覺。2~3天后猛烈型者表現恐水、恐風、恐光。水、風、光均可激惹反射性咽喉痙攣發作?;颊呔o張不安、恐懼、煩躁。病情逐漸加重,并有全身痙攣、頸強直、唾液分泌增多、高熱,出現心力衰竭、呼吸麻痹。治療無效可突然死亡。癱瘓型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昏迷而死亡。 (六)艾滋病所致精神障礙 艾滋病亦稱獲得性色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因為人嗜T淋巴細胞病毒Ⅲ型(HILV-Ⅲ)或淋巴結病相關病毒(LAV)。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也可由血液和母嬰傳播。若病毒侵及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神經精神癥狀。約有30%~40%的艾滋病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病理學改變:神經元減少、腦萎縮、神經膠質結節和小灶性脫髓鞘。疾病初期患者多受社會心理因素影響而表現為焦慮、抑郁狀態。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表現癡呆狀態,如健忘、遲緩、注意不集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和閱讀困難,表情淡漠、主動性差、社會退縮。軀體癥狀表現為昏睡,厭食和腹瀉并導致體重明顯下降。有的患者出現癲癇發作、緘默和昏迷。艾滋病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尚無很好的治療辦法,可試用抗病毒劑和免疫增強劑。關鍵是普及有關科學知識,嚴格管理血液制品和嚴肅性生活,以作到預防為主。
2017-02-28 15: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病情分析: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思維破裂、情感障礙、幻覺妄想。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指導意見:如果發現自己的親友出現了異常的行為舉動的話,就要盡快到醫院接受專業的診治。以免因為精神病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威脅到家人和社會的安全。對于精神疾病的治療,可以采取藥物、心理、物理等綜合性治療的手法。精神病人的護理及防止復發的要點: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心理。嚴格按時按量遵醫囑服藥;適當體育鍛煉及文娛活動。
2017-02-28 15: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引起精神病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精神刺激:人的心理與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個人與社會環境不相適應,就產生了精神刺激 ,精神刺激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出現精神障礙。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良性刺激,還是使人痛苦的惡性刺 激,超過一定的限度都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影響。 2、自身:在同樣的環境中,承受同樣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素質差、對精神刺激耐受力低的 人易發病。通常情況下,性格內向、心胸狹窄、過分自尊的人,不與人交往、孤僻懶散的人受挫折后 容易出現精神異常。 3、遺傳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家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一 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緣關系愈近,發病機會愈高。此外,精神發育遲滯、癲癇性精神障礙的遺傳性在 發病因素中也占相當的比重。
2017-02-28 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