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敗血癥與膿血癥在發病機制、癥狀表現、病原學檢查、治療方法及預后等方面存在差異。 1.發病機制:敗血癥是病原菌侵入血循環并持續存在、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膿血癥則是局部化膿性病灶的細菌栓子間歇進入血液循環,并在身體各處發生轉移性膿腫。 2.癥狀表現:敗血癥常表現為高熱、寒戰、皮疹等;膿血癥除發熱外,還常有轉移性膿腫引起的局部紅腫熱痛。 3.病原學檢查:敗血癥血培養可明確病原菌;膿血癥除血培養外,膿腫穿刺液培養也有重要意義。 4.治療方法:敗血癥主要是抗菌藥物治療,如頭孢曲松、萬古霉素等;膿血癥在抗菌治療同時,還需處理原發感染灶。 5.預后:敗血癥若及時治療,預后較好;膿血癥病情相對較重,預后與膿腫部位、治療及時性等有關。 總之,敗血癥和膿血癥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特點。通過綜合判斷上述方面,有助于準確鑒別,從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2024-10-13 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