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灌腸治療、飲食調整、手術治療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2017-07-03 12:29
1.藥物治療:可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能抑制腸道炎癥;美沙拉嗪,減輕腸道黏膜的炎癥反應;蒙脫石散,有止瀉作用。這些藥物均需遵醫囑使用。
2.灌腸治療:用康復新液保留灌腸,促進腸道黏膜修復;5-氨基水楊酸灌腸液,緩解炎癥。
3.飲食調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4.對癥治療:若有嚴重腹瀉,可適當補液;腹痛明顯者,使用解痙止痛藥,如顛茄片。
5.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放射性腸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調理。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放射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本病最常見于宮頸癌、膀胱癌、晚期大腸癌經鈷、鐳錠放射治療后,繼發率在10%~60%。多數是由于小腸和大腸對放療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別可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 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性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在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細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動脈壁腫脹、閉塞,引起腸壁缺血,黏膜糜爛。晚期腸壁引起纖維化,腸腔狹窄或穿孔,腹腔內形成膿腫、瘺道和腸粘連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