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羅年桑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中藥和保健品不能替代抗血小板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降血壓藥(如硝苯地平、厄貝沙坦)。這些藥物的療效經過大量臨床驗證,中藥和保健品無法等同。自行替代有病情加重風險。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7-08-02 16:31
1.藥物機制:抗血小板藥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他汀類藥物調節血脂、穩定斑塊;降血壓藥控制血壓,減少心腦血管損傷。
2.治療效果:上述藥物療效確切,有充分臨床數據支持。而中藥和保健品的作用有限且不明確。
3.研究證據:現代醫學對這些常規藥物的研究深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保障。
4.病情風險:隨意替代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進展,增加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風險。
5.用藥原則:治療心血管疾病應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正規藥物。
總之,不要用中藥或保健品替代正規心血管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