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嬰兒痙攣怎么治
鄰居家孫子要比別的看起來活潑一些,不管誰一逗他,總是咯咯笑,小手小腳不停地動,不過他下頜或肢體,出現像牛虻叮了馬屁股那種細小的抖動或抽動,而且有節律,經檢查說是嬰兒痙攣,我們沒聽過也不知道怎么治?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鳳清 主治醫師
武漢中際中西醫結合癲癇醫院
癲癇科
-
1. .藥物治療 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度放電;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值,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鈉等稱為老抗癲癇藥,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線抗癲癇藥。但有些發達國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的一些副作用,已將其列入二線抗癲癇藥。僅將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列為一線抗癲癇藥。新的抗癲癇藥如:加巴噴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較新的是優時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2.手術治療 ①腦皮質病灶切除術;②前顳葉切除術;③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④大腦聯合切斷術;⑤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⑥癲癇的小腦電刺激療法。經過各種治療無效患者還可接受微創分離型腦起搏器植入術,效果顯著。
2017-09-12 13: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蘇建生 主治醫師
武漢中際中西醫結合癲癇醫院
癲癇科
-
嬰兒痙攣癥,是多發于3—7個月的嬰兒時期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其病因可能與產傷,新生兒窒息,病毒性腦炎,宮內感染,先天性弓形體病,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和某些代謝性疾病有關.而且專家提醒,嬰兒痙攣一旦診斷明確,就應該接受正規合理的治療,以防發生嚴重危害. 自從應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嬰兒痙攣以來,如今應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本癥在國內外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證明這些藥物對控制痙攣發作有效,且可改善異常的腦電圖改變,但遠期的療效觀察對智力并無效果. 盡管臨床發現應用硝基安定及氯硝安定治療本癥有效.但那時仍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為首選藥物,無效者改用氯硝安定或硝基安定,或激素治療顯效后為了避免長期應用激素的副作用,將后兩種藥物之一作為維持治療藥物.也可首選硝基安定或氯硝安定.由于本癥多于3歲后自動停止發作,有時患兒1歲多就停止痙攣發作,所以應用上述藥物治療嬰兒痙攣癥較難確定統一的療程,但一般認為療程短容易復發,故主張用藥不少于3至6個月. 強的松的其實治療劑量是2mg/kg/日,若有效果可于用藥數日至30天顯效,有效者用足量1月余后可酌情逐漸減少劑量,也可應用地塞米松,其起始劑量為0.3mg/kg/日.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劑量是20-40u/日.每日肌注1次,1月余后逐漸減量或改為強的松維持治療.硝基安定的劑量為0.2-0.8mg/kg/日,氯硝安定從0.02mg/kg/日之劑量起始,根據臨床可每隔5-6天增加約0.05mg/kg/日,必要時可增加到0.25mg/kg/日.二者必須從最小劑量開始,否則易造成嚴重肌無力. 應用以上藥物治療嬰兒痙攣癥對原發病的控制效果較好,對癥狀性患者效果較差.用藥物治療有效者停藥后少數患者可復發,但再用上述藥物治療仍可獲得控制. 本癥無論治療與否,痙攣發作到3歲后自動停止,但有的患兒改變為其他類型的癲癇發作,如強直-陣攣型,局限運動性及小運動型等,也有少數嬰兒痙攣癥發作時還有其他類似癲癇發作.少數患兒以后智力可正常,但多為原發性嬰兒痙攣癥,大多數患兒智力落后,這也是影響本癥預后的嚴重問題.
2017-09-12 13: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平 主治醫師
武漢中際中西醫結合癲癇醫院
癲癇科
-
你好!多動癥是兒童時期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性疾病,發病率約為5%~7%.患多動癥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渙散,且沖動任性,時常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疼. 兒童多動癥的治療在臨床上主要采用以心理行為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對于癥狀較重的孩子可采用藥物治療為輔的治療.心理行為治療是多動癥的首選方法,尤其對于輕癥患兒而言,在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但由于此種治療方法時間較長且見效慢,容易被家長忽視,因而得不到長期堅持,效果也受到影響.心理行為治療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行為的修正和培養及注意力的培養等,目前比較流行的感統訓練,生物反饋等也是行為治療項目,這種治療需要家長,老師和醫生三方的共同配合和干預.在家中,家長可以安排一些訓練孩子耐心的活動或游戲,如穿針,下棋,彈奏樂器等,在輕松的環境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當孩子有了好的表現后,要適當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在學校里,老師要經常提醒和督促孩子,比如當孩子走神,做小動作的時候,可以點名讓他讀課文或回答問題等,切不可責怪,打罵孩子,這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對治療不利. 當心理行為治療效果不理想或患兒的病情較重時,應及時使用藥物治療.主要的藥物包括精神振奮劑,α-受體激動劑,三環類抗憂郁藥等,其中最為常用的為精神振奮劑(利他林和匹莫林等).振奮劑見效快,效果佳,副作用較小,約70%~90%以上的多動癥兒童服了振奮劑后,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孩子的主動注意力和自控能力都增加了.但振奮劑的個體差異很大,每個兒童服用的有效劑量也不盡相同,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振奮劑起效時間較短,因而必須在需要集中注意力之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內服用.如孩子白天上課,上午的課較多,可以在早晨去學校之前服藥,晚上不必服藥,否則會出現失眠.當記者提到有的家長擔心振奮劑的副作用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而不給孩子用藥時,針對這個問題實際上正常劑量的振奮劑雖然會對消化系統產生一些副作用,但副作用較小,而且由于振奮劑在服藥的當天即可排泄完,因而其副作用就更小了. 藥物治療雖然能夠控制病狀,但其作用短暫,不能根治此病,在多動癥的治療中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加強心理行為的治療,千萬不可忽視心理行為治療的作用.多動癥的治療是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信心和耐心.
2017-09-12 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