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糖尿病患者洗澡時需注意水溫、時間、低血糖預防、皮膚保護、安全防護等。 1. 水溫:洗澡水溫度應適中,以 37-40 攝氏度為宜,避免過冷或過熱刺激血管,導致血壓波動。 2. 時間:洗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 15-20 分鐘,防止身體疲勞和缺氧。 3. 低血糖預防:洗澡前最好測一下血糖,若血糖過低應適當補充食物。避免在空腹或剛注射完胰島素后洗澡,以防低血糖發生。 4. 皮膚保護:糖尿病患者皮膚容易干燥、破損,洗澡時應使用溫和的沐浴露,避免用力搓擦皮膚,洗完后及時涂抹保濕霜。 5. 安全防護:浴室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滑倒。有心血管并發癥的患者,洗澡時最好有人陪伴。 總之,糖尿病患者洗澡時要多加小心,注意上述事項,以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
2024-10-15 16: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益業 主任中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科
-
洗澡不僅能清潔皮膚,還能使人感到精神愉快,輕松舒適,但由于糖尿病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差,常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洗澡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控制水溫 糖尿病患者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當水溫達到45攝氏度時,機體交感神經會興奮,身體大量出汗而致失水過多,會引起血液濃縮,血糖升高,嚴重的甚至會誘發虛脫或腦梗死,而且水溫過高,會引起糖尿病患者皮膚燙傷。但如果水溫過低,特別是驟冷,會強烈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容易發生心肌梗死和腦出血,血糖也會明顯升高。因此,水溫宜略高于體溫,此時副交感神經興奮,身體不會過多出汗,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2)時間不宜過長 洗澡時浸泡過長,外周血管擴張,會減少大腦和內臟的血液供應,出現眩暈、惡心、心悸等現象,重者甚至會虛脫或跌倒在地。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洗澡時間應在20分鐘左右為宜。 (3)不要空腹洗澡 空腹洗澡容易出現暈厥,飯后立即洗澡會使大量血液流向體表,胃腸道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飯后1小時左右洗澡較好。 (4)洗澡不宜過勤 糖尿病患者洗澡不宜過勤,過于頻繁洗澡會使皮膚更加干燥,導致或加重皮膚瘙癢。一般來講,除夏季外,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每周洗澡2~3次,老年患者每周1次即可。 (5)應有家人陪同 老年糖尿病患者洗澡時,最好應有家人陪同,以防由于地面太滑而跌倒等意外發生時可及時發現和救治。 洗澡間里不宜過于悶熱,如果濕度較大,人出汗多,血液循環會加速,會導致意外情況發生。糖尿病患者洗澡時盡量沖淋浴,不要在浴池內浸泡。
2024-10-15 1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