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控制中風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心房顫動等。 1.控制高血壓:高血壓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常用降壓藥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等。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遵醫囑調整用藥。 2.控制高血脂:血脂異常增加中風風險。可使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貝特類藥物如非諾貝特。飲食上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入。 3.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可選用二甲雙胍、胰島素等藥物。同時注意飲食和運動。 4.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避免熬夜,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態,均衡飲食。 5.治療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易形成血栓引發中風。可通過藥物如華法林、達比加群酯等抗凝治療,或進行射頻消融等手術。 總之,控制中風危險因素需要綜合管理,定期體檢,遵循醫生建議,積極治療相關疾病,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中風的發生風險。
2024-10-17 13: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安定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中風的預防首先要針對與中風發生關系密切的危險因素,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臟病,防止肥胖、戒煙、禁止酗酒、合理飲食習慣(清淡為主)、適量運動等。 預防中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監控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所謂監,就是定期檢查,及時發現新出現的病情,和已經發現的病人的病情動態觀察。而控,就是長期穩妥的將血壓、血糖、血脂和心臟病控制在理想的水平。關于監、控要注意的幾點: 監控任務是長期行為,甚至是終生行為。對所謂正常人也要保證一定時期內的健康檢查。 首先,避免斷斷續續服藥的壞習慣。這樣易使血壓、血糖波動太大,加重血管的損害,極易誘發腦血管破裂。同時血管壁的損害也會更易引起腦血管閉塞。 其次,避免將血壓降得過猛過低,因為這樣會使腦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誘發或加重缺血性腦損害。特別是有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對有過中風歷史的病人和有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其血壓的監控應該由腦血管專科醫師指導。 再者,避免盲目隨從藥物廣告或其他病人等非專科醫師的介紹而換藥,或自行調整劑量。 最后,病人應該了解所服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2024-10-18 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