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損的一組復雜臨床綜合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正性肌力藥等。非藥物治療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等。 1.藥物治療: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依那普利,能改善心室重構,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β受體阻滯劑:像美托洛爾,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利尿劑:例如呋塞米,減輕水腫,緩解心臟負擔。 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 正性肌力藥:如地高辛,增強心肌收縮力。 2.非藥物治療: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通過調整心臟收縮順序,改善心臟功能。 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預防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的猝死。 3.生活方式調整: 低鹽飲食,避免水鈉潴留,減輕心臟負擔。 適量運動,增強心肺功能,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戒煙戒酒,減少對心血管的損害。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 4.定期隨訪: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治療基礎疾病: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防止心衰加重。 心力衰竭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2024-10-09 18: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益業 主任中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科
-
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是改善心衰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和住院率,降低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療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治療:包括去除或緩解心衰病因,去除心衰誘發因素,糾正危險因素等。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節,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預防感染。飲食宜低鹽、低脂,重度心衰患者應限制入水量。 (2)運動訓練:鼓勵慢性穩定性心衰患者做適度的運動,以從事日常體力活動為主,運動量以不出現心衰癥狀為宜。適當的運動不僅改變運動耐量,也改變患者的精神狀態。 (3)利尿劑:對有液體潴留(水腫)的心衰患者,利尿劑能夠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癥狀和運動耐量,減少心衰致殘率和住院率。利尿劑是心衰有癥狀期治療的基石,所以有液體潴留的心衰患者均應選用利尿劑。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ACEI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心肌再梗死率、心衰住院率,是心衰治療的基石和首選藥物。所有慢性收縮功能不全患者必須應用ACEI,除非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需強調的是,ACEI應逐漸從小劑量達到靶劑量(患者血壓能耐受的最大劑量),只有靶劑量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5)β受體阻滯劑:慢性穩定性心衰患者將從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中獲益已為很多臨床試驗所證實,但不宜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償期患者。建議所有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病情穩定、沒有液體潴留且體重恒定、近期內(至少4天)不需要靜脈給予強心藥者,必須應用β受體阻滯劑,除非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注意β受體阻滯劑應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劑量,直至靶劑量(心率和血壓能耐受的最大劑量)。患者不能隨意停藥、減藥,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6)洋地黃:有癥狀的心衰患者均應選用洋地黃。所有心衰伴快速房顫時均應選用地高辛。地高辛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優于單用地高辛。 (7)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目前尚未臨床試驗證實ARB優于或等同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因此僅推薦在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咳嗽或血管性水腫)的心衰患者中,選用ARB替代ACEI。 (8)血管擴張劑:硝酸酯類和硝普鈉通過影響心臟前后負荷發揮有益的血流動力學效應,對于緩解心衰失代償期和急性心衰有很大幫助。但由于血管擴張劑同時也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長期應用可加重心衰,因此不適宜在慢性穩定性心衰患者中常規應用。若患者同時合并心絞痛或高血壓時可選用血管擴張劑。 (9)環腺苷酸(cAMP)依賴性正性肌力藥:通過提高細胞內cAMP水平而增加心肌收縮力,兼有外周血管擴張作用,短期應用有良好的血流動力學效應,主要用于急性失代償期心衰患者。這類藥物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不主張長期、間斷靜脈滴注這類藥物治療慢性穩定性心衰。 心衰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一種難治療卻可預防的疾病。心衰防治的重點,即預防及早期干預,早期針對患者的血壓、血糖、血脂、吸煙等進行干預,能夠減少心衰發生,阻止心衰的某一階段向下一階段發展,對改善患者預后以及降低整體醫療成本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024-10-09 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