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虎 主治醫師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三級甲等
小兒心血管內科
-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為52歲左右,好發年齡在40~65歲之間。 子宮內膜癌可以分為雌激素依賴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II型)。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屬于I型子宮內膜癌。可能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作用下,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繼而癌變有關。I型內膜癌的患者較年輕,多在絕經前后,甚至在生育年齡發病,相關高危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不孕與不育、無排卵性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征、初潮早、絕經延遲、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或三苯氧胺,以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腺癌或腸癌家族史等婦女。 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征。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因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組織中轉化為雌酮,而雌酮則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癌的罪魁禍首。據目前廣東省婦幼安康工程子宮內膜癌防治項目的調查報告,43%子宮內膜癌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18%合并高血壓,9%合并糖尿病。
2024-10-22 01: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肥胖、未生育、絕經晚、糖尿病、高血壓等。 1.肥胖: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會導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 2.未生育:未生育女性由于缺乏孕激素的保護,子宮內膜長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容易發生病變。 3.絕經晚:絕經時間延遲,意味著子宮內膜受雌激素作用的時間延長,增加癌變幾率。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可能影響激素平衡,進而促使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5.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的內分泌和代謝可能存在異常,這也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相關。 6.遺傳因素:部分子宮內膜癌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如果親屬中有患此病者,發病風險相對較高。 總之,以上人群應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子宮內膜癌。
2024-10-21 1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