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栓性疾病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主要與血管狹窄、血流受阻、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心臟和腦部血管結構特點等有關。 1.血管狹窄:血栓形成后會使血管管腔變窄,減少血液供應。如冠狀動脈狹窄可引發心肌梗死,頸動脈狹窄易導致腦梗死。 2.血流受阻:血栓阻塞血管,阻礙血液正常流動,使相應組織缺血缺氧。 3.血管內皮損傷:內皮受損會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4.血液高凝狀態:某些疾病或生理狀態下,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 5.心臟和腦部血管結構特點:心臟冠狀動脈和腦部血管分支多且細,容易被血栓堵塞。 總之,血栓性疾病通過多種機制增加了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發生風險。預防血栓性疾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如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診斷和治療。
2024-10-21 19: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亞偉 主任醫師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實際上來講,血栓性疾病我們要給它分一分類,分類我們首先要看到,心臟叫心血管系統,就是心臟和血管,那么心臟的血管系統它還包括腦血管系統、腎臟血管和外周血管這些系統。 從血管角度來講,有動脈有靜脈,還有毛細血管。動脈是把營養送到,靜脈把它拉回來,就是說血管是一個密閉的系統,實際上血栓分為哪些血栓呢?像動脈性血栓,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造成心肌梗塞,造成腦梗塞,造成周圍栓塞,比如下肢動脈栓塞,甚至有些人栓塞、閉塞以后要截肢,腎動脈栓塞、閉塞或者血栓形成。那么在靜脈的時候和動脈完全不一樣,它由于血流速度比較緩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再形成的時候容易發生肺梗塞,以致下肢靜脈血栓。 那么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對于它的防治策略有很大的不同。現在哪些原因可能導致這些問題呢?實際上來講,動脈有三層結構,一層是內膜,一層是中膜,叫平滑肌,還有外膜。內膜有一個內皮細胞,如果內皮細胞破壞的話就會發生粥樣化過程,而這個粥樣化過程常常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家族史等等有關系。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它的表現形式是各種各樣的。
2024-10-21 20:4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的局部壞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如果冠狀動脈閉塞較慢,側支循環形成較好,則可不發生心肌梗死。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如冠狀動詠栓塞、冠狀動脈炎、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先天畸形、心肌橋等,均會導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歐美常見,美國35~84歲人群中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再梗死。在我國本病遠不如歐美多見,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爾濱、黑龍江、上海、廣卅等省市年發病率僅0.2‰~0.6‰,其中以華北地區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