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腔隙性腦梗塞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多由小動脈閉塞引起。其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不良生活習慣等。 1.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損傷小動脈內皮,增加腔隙性腦梗塞風險。 2.高血脂:血液中脂質代謝異常,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易引發此病。 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損害血管,影響血液循環。 4.動脈硬化:動脈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影響腦部供血。 5.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長期熬夜、缺乏運動等,會增加患病幾率。 總之,腔隙性腦梗塞雖然癥狀相對較輕,但仍需引起重視。早期發現和治療,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預防病情進展和復發。
2024-10-14 12: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安定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有時醫生會根據CT、核磁共振給病人下腔隙性腦梗塞的診斷,此時病人可根本無任何異常表現,或感覺輕微癱瘓、麻木等。所謂腔隙性腦梗塞就是很小的梗塞,它主要是因為長期高血壓引起的腦微小血管堵塞。腔隙性腦梗塞的一個特點是多發、反復發生,最終可導致病人智能下降,甚至癡呆;或者導致病人癱瘓、麻木、進食困難;或者以后發生嚴重的中風。所以腔隙性腦梗塞雖然早期較輕,恢復較快,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好長期預防再發。
2024-10-15 05:12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