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煥林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科
-
心臟病發作在癥狀或體征出現后6~24小時死亡者稱為“心性猝死”。它與人體生物鐘之間存在十分密切而微妙的關系。 心性猝死多發生在后半夜和清晨。國內一組資料提示,54例心性猝死病例中,發生在后半夜、清晨(0~8時)32例,占59.3%,下午(13~18時)14例,占25.9%。《內經》陰陽學說認為,白天為陽,下午為陽中之陰;夜晚為陰,而后半夜為陰中之陰。陰盛則陽衰,一般病人(包括心性猝死)的死亡時間大多發生在陰盛時刻,這與當代生物鐘的理論分析頗為一致。 國外學者推論人體內的一種環磷酸腺苷和環鳥苷酸的日夜比值變化與陰陽學說相關,夜間陰盛則環鳥苷酸增高,而環磷酸腺苷降低,白天則相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和植物神經的活動情況,也隨著陰陽的改變而變化。譬如說,夜間陰盛時,迷走神經往往處于興奮狀態,因而心跳變慢,血壓降低,這樣會進一步加劇心肌的缺血缺氧,造成有病的心臟突然停搏,產生心性猝死。而清晨交感、副交感神經交替處于不穩定期也易猝死。
2016-04-28 20: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心臟猝死多在夜間、清晨,是因為心臟病患者在一天內對身體負荷的反應有所不同,清晨的反應最差,如果這時進行較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就容易出現危險。因此,心臟病患者進行體育鍛煉最好避開心臟病發作的“清晨峰”,以下午或晚上為宜。
2016-04-29 20:3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