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關節,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功能障礙。治療原則包括控制炎癥、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預防關節損傷和改善生活質量。目前,類風濕關節炎尚無法根治,但通過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1.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這些藥物能抑制免疫反應,減輕炎癥。 2.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可緩解疼痛和腫脹。 3. 糖皮質激素:在病情嚴重時短期使用,能迅速控制炎癥。 4. 生物制劑:如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等,對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有較好療效。 5. 物理治療:包括熱敷、冷敷、按摩、針灸等,有助于緩解癥狀。 6. 手術治療:對于關節嚴重受損的患者,可進行關節置換術等手術。 總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盡早診斷,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
2024-10-15 15: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建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 在當今,類風濕關節炎不能被根治的情況下,防止關節破壞,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們的最高目標,因此,治療時機非常重要。早期積極、合理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簡稱為DMARDs)。DMARDs治療是減少致殘的關鍵。盡管,非甾體抗炎藥(簡稱為NSAIDs)和糖皮質激素可以減輕癥狀,但關節炎癥和破壞仍可發生或進展。現有的DMARDs有可能減輕或防止關節破壞的作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則是迅速給予NSAIDs緩解疼痛和炎癥,盡早使用DMARDs,以減少或延緩骨破壞。醫生選擇藥物的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和簡便。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一經診斷即可開始使用DMARDs治療。常用的DMARDs有: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等。視病情可單用也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DMARDs聯合治療。一般對單用一種DMARDs療效不好,或進展性、預后不良和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采用機理不同的DMARDs聯合治療。聯合用藥時,其不良反應不一定比單一用藥多。聯合用藥時,可適當減少其中每種藥物的劑量,如MTX可選用7.5mg-25mg/周,柳氮磺吡啶1.0~3.0g/日。目前常用的聯合方案有:① MTX+柳氮磺吡啶;② MTX+羥氯喹(或氯喹);③ MTX+青霉胺;④ MTX+金諾芬;⑤ MTX+硫唑嘌呤;⑥柳氮磺吡啶+羥氯喹.國內還可采用MTX和植物藥(如雷公藤、青藤堿和白芍總甙)聯合治療。如患者對MTX不能耐受,可改用來氟米特或其他DMARDs。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可用MTX+來氟米特或多種DMARDs聯合治療。 無論選用哪一種治療方案,在治療前醫生會要求病人照雙手(包括腕關節)X線片或受累關節的X線相,并于治療后逐年復查X線相用以比較療效。為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并隨時調整劑量。評價治療反應除比較治療前后的關節壓痛、腫脹程度和關節數、受累關節放射學改變外,還應包括功能狀態的評價,醫生和患者對疾病活動性的總體評估價。 對所有患者都應監測病情的活動性。對早期、急性期或病情持續活動的患者應當密切隨訪,直至病情控制。處于緩解期的患者可以每三個月至半年隨訪一次。同時,根據治療藥物的要求定期化驗相應指標。 應該明確,經治療后的癥狀緩解,不等于疾病的根治,近期有效不等于遠期有效。DMARDs可以延緩病情進展,但亦不能治愈類風濕關節炎,基于這一點,為防止病情復發,原則上不停藥,但可依據病情逐漸減量維持治療,直至最終停用。 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程遷延,類風濕關節炎頭2~3年的致殘率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療,3年內關節破壞達70%。積極、正確的治療可使80%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緩解,只有少數最終致殘。 目前尚無準確預測預后的指標,通常認為:男性比女性預后好;發病年齡晚者較發病年齡早者預后好;起病時關節受累數多或有跖趾關節受累、或病程中累及關節數大于20個預后差;持續高滴度類風濕因子陽性、持續血沉增塊、C反應蛋白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均提示預后差;有嚴重周身癥狀(發熱、貧血、乏力)和關節外表現(類風濕結節、鞏膜炎、間質性肺病、心包疾病、系統性血管炎等內臟損傷)預后不良;短期激素治療癥狀難以控制或激素維持劑量不能減至10mg/日 以下者預后差。"
2024-10-16 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