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病情緩解后可以適當進行運動,但需注意運動的類型、強度、頻率等。運動有助于維持關節功能、增強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但不當運動可能加重病情。 1. 關節功能維護:適當運動能增加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僵硬和畸形,如關節伸展和彎曲練習。 2. 增強肌肉力量:強化關節周圍肌肉,減輕關節負擔,可選擇輕量級的力量訓練。 3. 改善心肺功能: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提升心肺耐力。 4. 調節心理狀態:運動能緩解焦慮和抑郁,促進積極心態。 5. 注意運動強度: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防止損傷關節。 總之,類風濕性關節炎緩解后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循序漸進,并定期復查,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2024-10-22 11: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天旺 主任醫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類風濕關節炎癥狀緩解并穩定后,可認為病情已進入亞急性期。此時,過度的關節運動確實可引起癥狀的發作。因此,病人仍需臥床休息,但時間可逐漸減少,并適當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亞急性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主要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而進行主動運動。 練習可遵循下列程序:坐位鍛煉—站立位鍛煉—扶車(或他人支持)行走—使用拐杖行走。一般認為,以運動后輕微的疼痛可被病人所耐受為宜。如運動后疼痛或痙攣超過1小時,則提示運動過度,下次康復治療時必須減少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每天反復多次的少量練習,要比每周1~2次長時間練習效果好,此原則應貫穿整個功能鍛煉過程。 另外,病人應盡可能獨自完成日常活動訓練。上肢活動包括持筷、取物、梳洗、擰毛巾、穿脫衣服、開關水龍頭等,下肢活動有坐、站、步行、上下樓梯等。
2024-10-22 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