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依據主要包括癥狀表現、內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影像學檢查以及胃液分析等。 1.癥狀表現:周期性和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如胃潰瘍多在餐后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多在空腹或夜間疼痛。還可能伴有反酸、燒心、惡心、嘔吐等。 2.內鏡檢查:可直接觀察潰瘍的部位、大小、形態、深度等,是診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方法。 3.幽門螺桿菌檢測:如尿素呼氣試驗、胃鏡下活檢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密切相關。 4.影像學檢查:如 X 線鋇餐檢查,能發現龕影等潰瘍特征。 5.胃液分析:了解胃酸分泌情況,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綜合以上多種診斷依據,醫生能夠準確判斷是否患有消化性潰瘍,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患者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5 13: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辜金蓮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老年消化科
-
病史是消化性潰瘍診斷的主要依據,但確診要依靠內鏡和X線鋇餐檢查。鑒別診斷主要有: 1.胃癌多見于中老年人,凡出現進行性持續性腹痛,出血、貧血、消瘦,大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抗潰瘍藥無效,胃潰瘍患者活檢病理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應高度警惕,定期隨訪內鏡檢查。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常有相似癥狀,但內鏡檢查并無發現潰瘍。鑒別靠內鏡。 3.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癥 常有右上腹痛,可放射到背部,腹痛發作常與進食肥膩食物有關,常伴發熱、黃疸。借助B超或內鏡下逆行膽管造影可鑒別。 4.胃泌素瘤 有頑固性多發性潰瘍或異位潰瘍,胃次全切除術后仍容易復發,多伴腹瀉和消瘦。患者胰腺有非β細胞瘤或胃竇G細胞增生。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胃液和胃酸分泌明顯增高。
2024-10-15 18:4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即胃潰瘍(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DU),亦包括發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周圍及具有異位胃黏膜的Meekel憩室的潰瘍。潰瘍病是人類的常見病、多發病,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更常見,兩者之比約為3:1。10%-15%的潰瘍病無癥狀,以胃潰瘍多見。潰瘍病的發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男、女之比為2:1,而胃潰瘍男女發病率幾乎相等。有1%一2%胃潰瘍可發生癌變,十二指腸潰瘍兒乎小發生癌變。消化性潰瘍的發作有季節性,秋冬和冬春之交遠比夏季常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