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皮膚腫瘤的自測可從觀察皮膚外觀、感受皮膚癥狀、留意腫瘤變化、注意身體特定部位以及關注家族病史等方面入手。常見發病部位包括頭面部、頸部、四肢、背部等。 1.觀察皮膚外觀:查看皮膚有無新出現的黑痣、黑斑,顏色是否均勻,邊界是否清晰。 2.感受皮膚癥狀:留意皮膚是否有瘙癢、疼痛、灼熱感等異常感覺。 3.留意腫瘤變化:關注原有痣或斑點的大小、形狀、顏色有無改變。 4.注意身體特定部位:頭面部、頸部易受陽光照射,四肢常摩擦,背部不易察覺,這些部位要重點關注。 5.關注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皮膚腫瘤患者,自身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總之,定期自我檢查皮膚,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皮膚腫瘤。
2024-10-21 18: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繼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科/胸部腫瘤內科
-
皮膚腫瘤的自測方法一般是通過觀察皮膚的病變,初發病在皮膚上隆起豆大丘疹或結節,呈灰黑色或褐色;逐漸長大,邊緣不規則,色素不均勻,表面過度角化。毛發脫落,可潰破出血;妊娠時發展快;局部受外傷刺激后,可迅速出現衛星狀結節及廣泛轉移。 皮膚腫瘤以室外工作者常見(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面部多見,開始為有蠟樣光澤的堅硬小結節,表面有毛細血管擴張,結節緩慢向周圍擴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或灰白色,數年后中央形成潰瘍,上結棕色痂皮,邊緣向內卷起而發亮、質硬陡峭、呈堤狀隆起,基底為紅色肉芽組織,上覆薄痂,觸之易出血,潰瘍緩慢向深部及周圍擴大。 常見于面部、頭皮、陰部等處(多發生于50歲以上的男性),初起為暗紅色堅硬的疣樣小結節,表面毛細血管擴張,中央有角質物附著,用力剝離后可出血;皮損逐漸擴大,形成堅硬的紅色斑塊,表面有鱗屑,邊界清楚,向周圍浸潤,質較硬;迅速擴大形成潰瘍,可向周圍及深部(肌肉與骨骼)侵犯,粘連形成堅硬的腫塊,不移動,基底部為肉紅色,有壞死組織、膿液及臭味,易出血,邊緣隆起外翻,周圍有明顯炎癥,自覺疼痛;如發生皮膚與粘膜交界處發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狀,破壞性大,有明顯疼痛,易轉移到附近淋巴結,晚期亦可向內臟轉移。 皮膚腫瘤也好發于暴露部位(多見于中老年男性),初起為單發、半球形堅實結節,皮色正常或淡紅,邊緣隆起,中央有火山口樣凹陷(含有角栓),常在數周內迅速生長擴大至1~2Cm或更大,一般在半年內可自然消退,遺留微凹的萎縮性疤痕。 40歲以上婦女的乳頭及乳暈也常見病變,多為單側,初起時乳頭及乳暈發紅、濕潤、有漿液性滲出物,干燥后形成黃褐色結痂(頗似濕疹),逐漸潰爛并擴大,受累乳頭可向內凹陷,基底部有明顯的浸潤感,有微癢及麻刺感,病程極慢。
2024-10-21 23:2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