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治未病”應用于 2 型糖尿病預防,意味著在糖尿病尚未發生時,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降低發病風險。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監測血糖、控制體重、管理情緒等。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飲食,增加蔬菜、水果攝入,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食物。規律運動,如每周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2. 定期體檢:每年進行全面體檢,包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及早發現血糖異常。 3. 監測血糖:對于高危人群,如肥胖者、有家族病史者,可在家自行監測血糖。 4.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 5. 管理情緒:減輕壓力,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內分泌。 總之,“治未病”理念應用于 2 型糖尿病預防,需要綜合多種措施,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模式,從而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2024-10-22 16: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沈稚舟 主任醫師
上海華山醫院
三級甲等
科室
-
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一切都處于動態、發展的平衡之中,從而保持形態和功能的正常。疾病,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這種平衡的破壞,至一定程度則出現較顯著的臨床表現。許多慢性疾病在發病前已有種種失衡前的表現,若此時予以及時的糾正,則多可“改邪歸正”,使人體繼續維持正常水平。 發現亞健康狀態并給予恰當處理,在醫學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十分顯然的,但在實際實施中卻甚為困難。我國古典醫學中所稱的“治未病”,含義深邃。 “治未病”這一概念,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預防是再恰當不過的事。糖尿病從“細微變化”到發生糖尿病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有人估計大約有5~7年的時間,其間大致可分為“三部曲”,若從“細微”時入手,大多可取得真正意義上的預防,而到了臨床期糖尿病則目前尚不能根治,成為終身性疾病。由此可見早期預防的重要性。但多數人在這漫長的時間內卻對其“麻木不仁”,任其發展。對這病前“三部曲”施以科學的干預則可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2024-10-22 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