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脾虛胃寒是中醫常見的病癥,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常表現為胃脘疼痛、喜溫喜按、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等。其成因包括先天體質、飲食不當、情志失調、久病不愈、勞逸失度等。 1.先天體質:部分人先天脾胃虛弱,陽氣不足,易出現脾虛胃寒。 2.飲食不當:長期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飲、生魚片等,損傷脾胃陽氣。 3.情志失調:憂思過度、惱怒傷肝,肝氣橫逆犯胃,影響脾胃功能。 4.久病不愈:患有慢性疾病,長期損耗正氣,導致脾胃陽氣虧虛。 5.勞逸失度:過度勞累或過度安逸,缺乏運動,氣血運行不暢,影響脾胃運化。 總之,脾虛胃寒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有節、情志舒暢、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有相關癥狀,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和治療。可選用的藥物有附子理中丸、香砂養胃丸、小建中顆粒等,但需遵醫囑用藥。
2024-10-14 13: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池曉玲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肝病專科
-
脾虛胃寒是中醫名詞。是指胃納不佳,不消化,脘腹脹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胃寒癥狀一般以脾陽虛為主,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食物、勞累過度、或久病體虛或思慮過度傷脾等所致。 一般以脾陽虛為主,因為天氣而改變,表現還因為天氣變冷或者遇寒食冷品胃脘部就會疼痛,疼痛時伴有胃脘部寒涼感,得溫痛減。胃痛隱隱,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后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納呆,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婦女還會表現白帶清稀而多,月經不調,腹冷腹痛。
2024-10-14 1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