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屢教不改且難以改變,主要有以下因素: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不良成長環境、遺傳因素、心理防御機制問題以及社會支持系統缺失等。 1.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這類患者大腦某些區域,如前額葉皮質,可能存在結構和功能缺陷,影響情緒控制和決策能力。 2.不良成長環境:童年時期遭受虐待、忽視或生活在不穩定、充滿沖突的家庭環境中,易形成不良人格。 3.遺傳因素:研究發現,遺傳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發病風險。 4.心理防御機制問題:他們常采用不成熟或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機制,如否認、投射等,難以正視自身問題。 5.社會支持系統缺失:缺乏來自家庭、朋友和社會的理解、支持與幫助,不利于其改變。 總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和改變是復雜的,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對于此類患者,早期識別和干預,以及提供適當的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有助于改善其狀況。
2024-10-14 11:42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8-06-19 03:44
反社會人格障礙人被對.方打后,拿刀砍對方,可以減輕處罰嗎?
-
陳斌醫生對該追問進行回答:2018-07-19 08:13
-
陳斌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0 0 -
你好,這種情況需要有專業的鑒定部門,對當事人進行專業的醫學鑒定,如果確定其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礙。從法律上是會酌情量刑處理的。僅供參考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甘照宇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精神心理咨詢科
-
您好,這類群體都清楚意識到這些行為都是不正確的,口頭上也表示他會悔改、會改正,但行動上卻無法克制自己,因此常常屢教不改。
2024-10-15 01:37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