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肥胖癥的發生通常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內分泌失調、心理因素等有關。 1.遺傳因素:部分人由于遺傳基因的影響,更容易出現肥胖。比如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導致身體代謝率降低,脂肪儲存增加。 2.飲食習慣:過多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等,容易導致熱量攝入過剩,進而引發肥胖。 3.缺乏運動:身體活動量不足,能量消耗減少,剩余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4.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可能影響激素分泌,導致代謝紊亂,引起肥胖。 5.心理因素:長期的壓力、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通過影響激素分泌和飲食行為,促使體重增加。 總之,肥胖癥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要預防和控制肥胖,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保持積極的心態,如有內分泌疾病要及時治療。
2024-10-23 11: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耀明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1.肥胖癥其實就是脂肪的積聚,是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的后果,但這一能量平衡紊亂的原因目前尚未闡明,被認為是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2.肥胖癥有家族聚集傾向,但至今未能確定其遺傳方式和分子機制,不能完全排除共同飲食、活動習慣的影響。目前認為絕大多數肥胖癥是復雜的多基因系統與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3.環境因素主要是飲食和體力活動。坐位生活方式、體育運動少、體力活動不足使能量消耗減少;飲食習慣不良,如進食多、喜甜食或油膩食物使攝入能量增多。文化因素則通過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而影響肥胖癥的發生。此外,胎兒期母體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或出生時低體重兒,在成年期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時,也容易發生肥胖癥。
2024-10-23 2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