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頜面部間隙感染是頜面和頸部潛在間隙中化膿性炎癥的總稱,多由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擴散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全身治療、局部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全身治療: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和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 局部治療:早期可用熱敷、理療等方法促進炎癥消散。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 3.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有明顯膿腫形成或多間隙感染的患者,需進行手術切開排膿,清除壞死組織。 4. 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漱口液漱口,有助于控制感染。 5. 病因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齲齒、根尖周炎等,去除感染源。 頜面部間隙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以促進康復。
2024-10-13 14: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房思煉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科
-
頜面部間隙感染依據不同部位的感染,嚴重程度及病程、感染的原因、感染的病菌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兩類。 全身治療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一般支持療法與抗生素治療合并。青霉素和鏈霉素聯合是常用治療藥物,此外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和奎諾酮類等也是首選治療藥物,病情嚴重者需采用靜脈滴注給藥,用足夠劑量的藥,達到控制、消散漿液期炎癥。在用于目前對青霉素1-2天后,病情未見好轉者應及時更換抗生素,或細菌培養結果和藥物敏感實驗來調整抗生素。如果患者對合并有厭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類藥,由靜脈滴注射,待病情好轉后改口服。 炎癥早期可采用局部治療的方法,可外敷藥物、針灸、封閉理療等對病變部位校驗、效忠、解毒、止痛,也可做病源牙根管開放排膿或在抗生素控制下拔除患牙。常用外敷藥有金黃散、六合丹,敷于患處皮膚表面,可時炎癥消散或局限。炎癥局限形成膿腫,應及時選擇隱蔽的部位做適當的切口進行引流。
2024-10-13 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