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等藥用價值。 1.補氣升陽:可用于治療脾氣虛證,如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 2.固表止汗:適用于表虛自汗,增強機體衛外功能。 3.利水消腫:能改善水腫癥狀,促進體內水液代謝。 4.生津養血:對氣血兩虛有一定的調養作用。 5.行滯通痹:可緩解氣血不暢所致的痹痛、麻木等癥狀。 總之,黃芪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的中藥,但使用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
2024-11-24 14: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東輝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良藥。但人參補的是元氣,廣用迅猛,不能輕易使用。而黃芪補的是脾肺之氣,比較溫和,功效卻很強大。除了補氣之外,黃芪還有幾個用處:1.擴張血管、降血壓,預防中風。2.固表止汗,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3.利尿消腫,能調理腎炎、水腫,還能幫助虛胖的人減肥。4.托毒生肌,皮膚上如果有經久不愈的瘡或潰瘍,吃黃芪能促使膿毒排出,促進傷口愈合。 人體的心肝脾肺腎,黃芪都能補到。它能解脾濕、升肺氣、強心氣、益腎氣、補肝虛。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一些慢性病,還有手術后的、體質較虛的,可以用黃芪來調理。一動就出汗,肺活量比較小,甚至內臟下垂的人,屬于中氣不足,最適宜用黃芪進補。北方人把黃芪視為藥材,其實南方人是經常用它煲湯。古人更是把黃芪運用在尋常餐食之中,特別是大病初愈,或是長期吃素,由于氣血不足,往往會用到黃芪補氣。在此需要提出:黃芪要根部藥用,熬的時間要長一點,才能熬出它的藥性。另外黃芪大補,急性病、感冒或身體有實熱的時候不要用。特別是感冒,如果喝了黃芪,會把感冒病邪封閉在體內,千萬要注意。
2024-11-25 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