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冠心病患者放支架后,要注意生活方式調整、規律服藥、定期復查、情緒管理、運動適度等。 1.生活方式調整:戒煙限酒,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避免勞累和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2.規律服藥: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藥物,以及他汀類降脂藥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預防血栓形成和穩定斑塊。同時,可能還需服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3.定期復查:術后 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及 1 年要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心電圖等,了解病情變化。 4.情緒管理: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緊張、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防止誘發心絞痛。 5.運動適度: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但要避免劇烈運動。 總之,冠心病患者放支架后仍需長期自我管理,遵循醫囑,以維持心臟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2024-09-17 19: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同果 主任醫師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很多患者以為做了支架介入術后就能一勞永逸,從此和健康人完全一樣。實際上,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而冠心病是成年人的冠狀動脈都可能累及并發生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疾病,支架只是對狹窄最嚴重的病變進行了治療,但動脈硬化的病根并未解決,術后還有可能出現新的狹窄。不少病人做完手術后,不重視術后的的二級預防和康復治療,要么擅自停藥,或者怕西藥的副作用而改吃中藥,反倒提高了心臟病復發的幾率。這是目前做過支架介入術患者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此外,術后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高油脂飲食、作息時間不規律、少運動以及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煙等危險因素不加控制,也將導致術后3至6個月再狹窄的發生機會增加。普通支架手術后的復發率大約在20%-30%左右,藥物涂層支架可使再狹窄率下降到5%以下,但是與之相比,術后患者自身提高預防意識更重要。所以,患者從介入術后開始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抗血栓的藥物要堅持服用:一般來說,冠心病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提示血管狹窄達70%以上時,才會被采取心臟介入治療。但支架只解決某個地方的狹窄,冠脈內有些部位狹窄是無法用支架解決的,而且支架介入術后的早期仍有一定的風險,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需要堅持、服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等。 2、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心臟支架術后還需控制飲食,要吃低熱量、低糖、低油、低膽固醇、少鹽、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制劑、深海魚油類、大豆磷脂類等。注意戒煙,作息有規律,控制情緒,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康復運動。通常每周運動3-5次,每次20-6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主。 3、危險因素要控制好:雖然支架置入將嚴重狹窄的冠狀動脈拓寬,恢復了心肌正常供血供氧,解除了心絞痛,防止了嚴重并發癥的發生,但手術未能解決引起血管堵塞的危險因素,如血脂異常。因此,支架術后仍需對危險因素加強控制,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吸煙等。除了服用抗血栓的藥物,血脂異常者還要口服他汀類藥物。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同時進行降壓、降糖的藥物治療,肥胖患者要控制體重。 4、定期隨診,注意危險信號:支架不能治本,做完介入手術的病人要注意術后一定要定期接受相關檢查。胸悶、胸痛是病情復發的危險信號。若介入后一個月內出現此癥狀,要考慮有否血栓形成。半年內出現胸悶、胸痛,尤其是與以前發病時的癥狀相似,應高度懷疑發生了再狹窄(即放支架的部位又狹窄了)。隨著再狹窄的程度越來越重,放支架的部位有可能完全堵塞,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放置支架只部分緩解了明顯的狹窄性血管病變,還有一些狹窄不足70%的血管,醫生一般認為暫時不需要放置支架,這些血管若在自身病變控制不良的情況下,狹窄有可能進展,導致胸悶、胸痛。一旦出現這類癥狀,應及時就診。
2024-09-18 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