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相對較高。這與小兒的耳部解剖結構、免疫系統發育、上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過敏體質等因素有關。 1.耳部解剖結構:小兒咽鼓管短、平、寬,且咽口位置低,鼻咽部的病原體容易經此侵入中耳。 2.免疫系統發育:小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病原體侵襲。 3.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誘因。 4.腺樣體肥大:肥大的腺樣體會壓迫咽鼓管咽口,影響中耳通氣引流。 5.過敏體質:過敏反應可導致中耳黏膜水腫,增加患病風險。 總之,小兒由于自身生理特點和外界因素影響,較容易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家長應關注孩子的耳部健康,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2024-11-24 16: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官萍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鼻咽喉頭頸外科
-
分泌性中耳炎又名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大約有70%的兒童都得過分泌性中耳炎,多數在6個月至4歲時發病,1歲以及1歲以內發病的占50%,2歲以內發病則增加到60%,部分患兒在3個月內可以自愈,但僅有30-40%的兒童會反復出現分泌性中耳炎,有5-10%的患兒癥狀會持續一年以上。 不過,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分泌性中耳炎為自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率。從分泌性中耳炎出現或診斷之日起,一直觀察3個月。在觀察期間,對患兒進行嚴密的監測,根據患兒的情況做定期復查。
2024-11-24 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