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預防乙肝耐藥的發生,可從規范治療、定期監測、合理用藥、良好生活習慣以及避免自行換藥等方面著手。 1.規范治療:嚴格遵循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按時按量服藥,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丙酚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 2.定期監測:定期進行乙肝病毒載量、肝功能等相關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耐藥跡象。 3.合理用藥:避免同時使用多種可能相互作用的藥物,增加耐藥風險。 4.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5.避免自行換藥:不隨意更改治療方案,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導致耐藥。 總之,預防乙肝耐藥需要患者與醫生密切配合,患者要嚴格遵守醫囑,注重日常生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耐藥的發生幾率,提高治療效果。
2024-10-20 20: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湛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
三級
肝病二科
-
預防有這樣幾個環節:第一,醫生最初對藥物的選擇。醫生會在治療之初對病人的情況有一個判斷,比如病人病毒水平比較低,感染時間不是很長,肝臟的炎癥程度也最適合抗病毒治療,那我們估計他的療程會相對較短,會取的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會選擇一些相對作用比較強、不良反應比較少的藥物,盡管它的耐藥率高一些,但是因為治療時間短,不等到發生耐藥就治療結束了。但是對于一些估計用藥時間會比較久的,比如有些比較重的慢乙肝、早期肝硬化,甚至有些是肝功能代償期肝硬化,這類病人需要治療時間比較久,有些是要終身服藥的,那就要選擇耐藥發生率比較低的藥物。簡單來說,對于療程短的,我們選擇效果好,耐藥發生率可能高一點,但是沒等耐藥發生可能已經好了;對于療程長的,我們選擇耐藥發生率比較低的,盡管有些藥的早期作用沒這么快。 第二個環節就是預測。就是根據早期的治療反應來預測長期的療效和耐藥的發生率。一般在用藥后的第12周,我們檢查病毒下降的水平,稱之為初始應答,也就是經過12周的治療,病人血液中的病毒數有沒有下降一個對數值(log),即有沒有減少90%,如果經過12周治療,病毒水平下降一個log或更多,我們就說他的初始應答比較好,那接下來的治療效果就會比較好,耐藥發生率比較低;反之則是初始應答不理想;另外是在治療3個月的時候,我們稱之為早期應答,早期應答的標準是病毒陰轉,這也預示著未來的治療效果比較好,耐藥發生可能性低,這樣以后每3個月觀察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三個月還沒有陰轉,那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縮短觀察間隔,盡早調整治療方案。根據國外一些研究結果,如果初始應答和早期應答達不到這個標準,那兩年或者三年以后的有效治療的比例也會大大下降。 第三個環節就是定期隨訪。可以檢查病毒水平有沒有升高,或者檢測病毒有沒有發生耐藥變異。通過這些手段都可以預防或及早發現耐藥。
2024-10-21 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