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癥狀多樣,常見的有乏力、皮膚瘙癢、黃疸、腹脹、肝脾腫大等。 1. 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即使休息也難以緩解,這是由于肝功能受損,身體代謝紊亂所致。 2. 皮膚瘙癢:膽汁淤積刺激神經末梢,導致皮膚出現難以忍受的瘙癢,尤其在夜間更為明顯。 3. 黃疸:膽紅素代謝障礙,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使皮膚和鞏膜發黃。 4. 腹脹:肝臟硬化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胃腸道積氣、積液,引起腹脹。 5. 肝脾腫大:肝臟和脾臟因長期病變而增大,可在腹部觸摸到腫塊。 6. 其他:還可能出現骨質疏松、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癥狀。 總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癥狀較為復雜,且可能因個體差異有所不同。若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肝功能檢查、自身抗體檢測等,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2024-10-15 16: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姜榮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感染內科
-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在各年齡組男女人群中都可發生,但90%以上發生在35~70歲的女性病人,而且往往潛隱發病,大約50%的病人在發現時無癥狀,僅在常規血清生化檢查時出現異常。 在約50%的病人,皮膚瘙癢和/或原因不明的疲倦是最初的癥狀,而且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后才出現其他臨床表現,大約50%的病人肝臟腫大,堅硬,但無觸痛;25%的病人脾臟腫大;約15%的病人同時出現皮膚黃瘤和黃斑瘤;10%的病人發生色素過度沉著;20%的病人出現黃疸,并隨著時間進展,與其他癥狀合并存在。其他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包括杵狀指,代謝性骨病(如骨質疏松),外周神經病,腎小管酸中度和脂肪瀉(由于膽汁淤積和胰腺分泌功能障礙引起),隨著病情的進展,肝硬化的所有特征及并發癥都可出現。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如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
2024-10-16 01:5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內、肝外膽管疾病導致長期膽汁淤積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為肝內膽汁淤積性和肝外膽管梗阻性肝硬化兩種類型,前者多為肝內細小膽管疾病引起的膽汁淤積,其中與自身免疫有關者,稱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繼發于肝外膽管梗阻,稱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膽汁性肝硬化的一種較少見類型,其病變主要為肝內細小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起病隱匿,進展緩慢,長期持續的膽汁淤積,最終演變為肝硬化。女性患者約占80%~90%,多為中年以上婦女,一般認為與自體免疫有關。本病屬中醫學“黃疸”、“積聚”、“鼓脹”等病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