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易流口水,通常與口腔發育、吞咽功能不完善、長牙、口腔炎癥及神經系統發育等因素有關。 1.口腔發育:小兒口腔較淺,容量小,不能容納過多唾液,導致口水易流出。 2.吞咽功能:吞咽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及時將唾液咽下,引起口水外流。 3.長牙:長牙時刺激牙齦神經,增加唾液分泌,而吞咽跟不上,口水就多了。 4.口腔炎癥:如口腔潰瘍、皰疹性咽峽炎等,炎癥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多。 5.神經系統發育: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唾液分泌的調節能力較弱。 總之,小兒流口水多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伴隨其他異常癥狀,如發熱、口腔疼痛等,應及時就醫,以確定是否存在疾病。
2024-10-09 17: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慧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中心
-
“口水”在醫學上稱為“唾液”,由唾液腺所分泌。新生兒由于唾液腺發育尚未完善,故很少流口水。3~4個月大時,唾液腺分泌才逐漸增多。6個月后由于食物轉變較大,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明顯增多,此時小兒的牙齒尚未萌出,口腔較淺,加上吞咽反射的調節亦未完善,不會通過吞咽來調節口中過多的液體,因而出現了“流口水”現象。這在6個月至3歲的小兒比較常見,大多屬正常范圍。隨著年齡增大,牙齒萌出,吞咽反射完善,這種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有時小兒患口腔黏膜炎癥、潰瘍亦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而流口水,這時除流口水外,小兒往往哭鬧不安,進食時加重,甚至拒食。另有少數是由于腦部疾病,如腦炎后遺癥、面神經癱瘓及呆小病等。唾液腺分泌調節功能失常,或吞咽功能失常亦可引起“流口水”,這時需找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024-10-09 1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