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大腸息肉的高發人群包括有家族遺傳史者、長期高脂飲食者、肥胖者、年齡較大者、患有腸道慢性炎癥者等。 1. 家族遺傳史:如果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過大腸息肉或大腸癌,自身患病風險會增加。 2. 長期高脂飲食:過多攝入高脂肪食物,會影響腸道正常功能,增加息肉發生幾率。 3. 肥胖:肥胖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影響腸道代謝,易引發大腸息肉。 4. 年齡較大: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功能逐漸衰退,息肉發病率上升。 5. 患有腸道慢性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癥刺激腸道黏膜,易形成息肉。 總之,以上人群應重視大腸息肉的預防和篩查,定期進行腸鏡等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2024-10-17 17: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詹俊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 2、長期生活在息肉多發地區,如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等。 3、長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及低纖維素等飲食,嗜好油炸食物(像西方快餐食品); 4、年齡大于50歲; 5、有相關疾病,如結腸炎、膽囊切除術后、肝硬化、乳腺癌等。 無論是高危人群還是普通人群,預防都很重要:盡早開始并堅持健康的飲食,像少吃脂肪及油膩食物,少吃肉類(特別是紅肉),多吃蔬菜(每日至少400克),適量的米飯類食物。積極治療慢性腸炎等相關疾病;保持肛周清潔衛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在醫生指導下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查大便有無潛血,50歲者須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如有特殊更需提前檢查。
2024-10-18 02:4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大多見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大腸息肉惡變率大概是為10%。大便中粗渣和異物及其他大腸息肉的病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最終可形成腸息肉狀突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