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抑郁癥的發生通常與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性格因素以及軀體疾病等有關。 1.遺傳因素:抑郁癥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癥患者,其親屬患病的風險會增加。 2.神經生化因素: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 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失衡,可能導致情緒調節失常。 3.心理社會因素: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失業、離婚、親人離世等,長期的慢性壓力,如工作緊張、人際關系不良等,都可能引發抑郁癥。 4.性格因素:內向、敏感、悲觀、焦慮的性格特點,在面對挫折時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增加患抑郁癥的風險。 5.軀體疾?。耗承┞约膊?,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總之,抑郁癥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了解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預防和治療抑郁癥。如果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2024-10-21 18: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福軍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
抑郁癥發生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比如性格的缺陷(往往跟過去的經歷、遺傳有關)、長期的壓力、創傷性的事件等等,而這些應激事件經常會成為抑郁癥發病的導火索。生活中大多數人面臨困境時,自己會慢慢調整情緒,逐漸渡過難關,可有一小部分人就是沒有辦法調整過來。在抑郁癥患者的思維中,很容易把一些原本簡單的事情“災難化”,夸大不良后果。所以,有抑郁癥傾向的人一遇到問題就會把實際后果夸大,自己嚇自己。其不良后果是產生明顯的抑郁或焦慮情緒,而抑郁或焦慮情緒反過來加重“災難性”思維,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抑郁癥不是單純的“想不開”或“思想問題”,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壓力大,狀態不好而持續時間較長,又擺脫不了“惡劣心情”的困擾,常常感到走投無路、絕望,應該及時向心理醫生求助。
2024-10-21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