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大學生心理脆弱可能由成長環境、學業壓力、社交問題、家庭因素、個人性格等多種因素造成。 1.成長環境:若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缺乏挫折教育,面對困難時可能會不知所措,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2.學業壓力:大學課程難度增加,競爭激烈,考試、考證、考研等帶來較大壓力。 3.社交問題:在新環境中難以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如與同學、室友相處不融洽,可能產生孤獨和焦慮。 4.家庭因素:父母過高期望、家庭不和諧等,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5.個人性格:性格內向、敏感的大學生,在應對外界變化時可能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總之,大學生心理脆弱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提供支持和引導,幫助大學生增強心理韌性,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大學生活。
2024-10-17 13: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福軍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
1、競爭加劇,學習和工作壓力增大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另外由于高校不斷擴招,求職的大軍每年都在增大,“畢業等于失業”已經成了一個嚴峻的現實。一些學生在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時,可能會越來越自卑。 2、被父母過度寵溺或缺乏關愛 有些家長溺愛子女,使他們缺乏鍛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也降低了。另外,家庭殘缺或父母關系緊張,子女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生活中面臨的具體問題也得不到父母的指導。 3、不能正確認識、評價自我 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往往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當取得一點成功時,自我評價偏高,而遇到挫折與失敗就會產生失敗感或焦慮的情緒而低估自己甚至自我否定。 4、不善與人交往,缺乏傾訴對象 人際關系緊張,使大學生們往往感到來自他人的壓力,在生活不如意時,他們既缺乏來自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也缺乏傾訴、緩解壓力的對象。
2024-10-17 1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