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久健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脊柱結核手術后的抗結核治療時長通常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個體差異、手術效果、術后恢復情況以及所選用的抗結核藥物等。一般來說,治療時間不少于 12 個月。 1. 病情嚴重程度:如果脊柱結核病變范圍廣泛、破壞嚴重,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抗結核治療,以徹底清除結核菌。 2. 患者個體差異: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免疫功能等不同。年齡較大、身體較弱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治療時間可能延長。 3. 手術效果:手術清除病灶是否徹底也會影響后續治療時長。若手術效果理想,殘留結核菌少,治療時間相對較短。 4. 術后恢復情況:術后傷口愈合良好,無感染等并發癥,有助于縮短抗結核治療時間。 5. 所選用的抗結核藥物: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不同藥物的組合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也會影響治療時長。 總之,脊柱結核手術后的抗結核治療時長需綜合多方面因素確定,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醫生根據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024-10-21 20: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建華 副主任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于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早期以抗結核藥物治療為主,但是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現大量膿液,骨頭大量破壞,甚至有些病人會引起脊髓壓迫,甚至引起癱瘓,就需要手術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就是可以清理死骨及膿液,同時局部用藥,恢復得比較快。
2024-10-22 00:1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脊柱結核? 脊柱結核為骨關節結核中最常見的,由血行感染而產生。它好發于兒童及青年,以20~29歲發病率最高。占36.6%,其中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頸柞最少。但兒童以胸椎結核多見,可累及幾個椎骨和椎間盤,容易產生后突。頸椎結核亦以兒童多見,好發于第1、2頸椎,易造成病理性脫位。成人多發生在腰椎,一般涉及鄰近的兩個椎體,后突多不甚明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