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拔毛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調節、行為管理、生活習慣、環境改善以及藥物治療等方面。 1.心理調節:學會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減輕焦慮和壓力。可通過與親友交流或尋求專業心理咨詢,改善心理狀態。 2.行為管理:當有拔毛沖動時,嘗試轉移注意力,如進行運動、聽音樂、閱讀等。 3.生活習慣: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飲食均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4.環境改善:營造舒適、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減少誘發拔毛的因素。 5.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可使用氟西汀、舍曲林、氯米帕明等藥物治療,但需遵醫囑。 總之,拔毛癖的改善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和堅持,同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很重要。只要積極應對,癥狀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的。
2024-10-17 13: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潘集陽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精神醫學科
-
拔毛癖不僅影響外觀,還有礙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被拔部位的皮膚容易發生感染,同時可能出現惡心、嘔吐、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統癥狀,這些問題必然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貧血或營養不良,最終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加邪蚊钡暮⒆舆€常常伴有其他心理問題,如抑郁、焦慮、強迫癥狀等。 家長應密切關注拔毛癖兒童,如果拔毛行為是因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緊張,應注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鼓勵病人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消除精神緊張感。安排好工作和學習,積極參加文體等集體活動,以轉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目前拔毛癖沒有相關的飲食療法,日常飲食遵照醫矚即可。
2024-10-18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