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導致自殺行為的因素較多,包括心理疾病、社會壓力、家庭環境、突發重大事件、藥物濫用等。 1.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情緒低落、幻覺、妄想,導致自殺念頭產生。 2.社會壓力:工作競爭激烈、經濟困難、社交關系緊張等,長期積累可能使人感到絕望。 3.家庭環境:不良的親子關系、家庭暴力、家庭成員離世等,會給人帶來心理創傷。 4.突發重大事件:如重大自然災害、嚴重的事故、親人突然離世等,可能使人心理難以承受。 5.藥物濫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影響情緒和思維,增加自殺風險。 了解這些因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當發現身邊有人存在自殺傾向時,應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支持。
2024-10-15 14: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潘集陽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精神醫學科
-
自殺行為是在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消長的影響下,個人素質和應激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心理、社會和生物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行為。引起自殺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自殺者的心理特征:自殺者通常在認知、情感、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精神應激:除精神疾病導致的自殺外,幾乎所有的自殺者都可以追溯出自殺前存在相當大的負性生活事件,重大的負性應激事件可能是自殺的直接原因或誘因。與自殺相關的負性生活事件通常是:親人去世,離婚,財產、社會地位及名譽受損、失業等。 社會文化因素:雖然自殺是個體行為,但社會文化因素在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整合力、社會角色沖突、社會生活節奏、婚姻家庭制度、宗教信仰等。 軀體疾病:特別是慢性或難治性疾病如癌癥、癲癇、糖尿病等是自殺的重要觸發因素。 精神疾病:自殺與精神疾病的關系極為密切,一方面相當多的自殺死亡者可以診斷為各種精神疾病,另一方面相當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有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有時自殺就是某一精神疾病的癥狀之一。 遺傳及神經生物學因素:近年來,許多證據表明自殺與遺傳及神經生物學因素有密切關系。
2024-10-15 17:5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