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灝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血管與介入科
-
大動脈炎約四分之三的患者于青少年時發病,多累及中等和大動脈,依據病變累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活動期可見全身癥狀,如發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夜間盜汗、關節痛和疲乏等,病變動脈處可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4種類型:頭臂動脈型(主動脈弓綜合征);胸腹主動脈型;混合型;肺動脈型。 血管受累的癥狀在患者初次就診時往往并不明顯,然而隨著病情進展,這些癥狀逐漸突現出來。癥狀的病理基礎是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近端或遠端的擴張、狹窄或閉塞。病變血管供應的肢體皮溫降低、活動后出現缺血性疼痛(稱為間歇性運動障礙)。血管狹窄或閉塞病變嚴重時,受累肢體可出現缺血性潰瘍或壞疽。由于炎癥病變進展通常較為緩慢,缺血區常常出現代償性側支循環。
2016-02-26 19: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狹窄和閉塞。可有不同程度的腦缺血,以及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等癥狀;腦缺血嚴重者可有反復暈厥,抽搐,失語,偏癱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無力、發涼、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頸動脈、橈動脈和肱動脈可出現搏動減弱或消失(無脈征),約半數患者于頸部或鎖骨上部可聽到二級以上收縮期血管雜音。祝你健康!
2016-02-27 0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