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賁門失弛緩癥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如出血、感染、食管穿孔、反流性食管炎、吞咽困難未改善等。 1. 出血:手術中血管損傷可能導致出血,少量出血可通過藥物止血,大量出血可能需要再次手術止血。 2. 感染:術后傷口或胸腔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3. 食管穿孔:嚴重并發癥,可能需要緊急修補或其他治療。 4. 反流性食管炎:賁門功能改變后胃酸反流所致,可使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藥物治療。 5. 吞咽困難未改善:手術效果不佳時仍存在,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 6. 氣胸:手術操作可能引起,少量氣胸可自行吸收,大量氣胸需穿刺排氣。 總體來說,賁門失弛緩癥手術雖然存在風險和并發癥,但在專業醫生的操作和術后護理下,多數患者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2024-10-10 20: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永健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任何手術都會有風險的。患者發病初期可采用藥物及傳統內鏡治療;如能堅持,一般來說能獲得較長期的癥狀緩解,但不能最終解除食管下端括約肌梗阻,療效不肯定,復發率較高。外科手術成功率較高,療效較確切,但創傷大,恢復慢,部分病人手術后發生反流性食管炎。最新的內鏡微創POEM手術,近期療效可靠,同時不破壞食管裂孔結構,術后反流發生率相對低,但遠期療效尚需進一步隨訪。
2024-10-11 12:2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賁門失弛緩癥? 由于食道下端肌層的運動障礙引起此處的食道壁無法松弛,造成食物通過障礙,胸部食道擴張呈S狀,這種情況稱為賁門失弛緩癥。以食管缺乏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LES)松弛不良為特征。目前多認為迷走神經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間神經叢神經節細胞變性乃至消失,使得食管下段有特殊改變,即缺少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的松弛不全。臨床上賁門失弛緩癥表現為液體和固體食物的吞咽困難,餐后反食,夜間嗆咳以及胸骨后不適或疼痛。本病為一種少見病,發病率約0.6/10萬,多見于20—50歲的中青年患者,男女幾乎相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