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肝豆狀核變性誤診率高,主要是因為其癥狀多樣且不典型、早期診斷方法有限、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患者及家屬忽視早期癥狀以及相關檢查易出現誤差等。 1. 癥狀多樣且不典型:該病可累及多個系統,如神經系統癥狀類似帕金森病,肝臟癥狀易與其他肝病混淆,增加了診斷難度。 2. 早期診斷方法有限:目前缺乏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早期診斷指標,一些常規檢查難以在早期明確診斷。 3. 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部分醫生缺乏對肝豆狀核變性的深入了解,未能及時想到該病的可能。 4. 患者及家屬忽視早期癥狀:早期癥狀可能較輕微,如乏力、手抖等,患者和家屬未予以重視,延誤診斷。 5. 相關檢查易出現誤差:如銅代謝相關檢查,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結果不準確。 總之,要降低肝豆狀核變性的誤診率,需要提高醫生的診斷水平,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完善診斷方法和技術。
2024-10-23 11: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金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肝病中心
-
由于發病患者少,醫生及患者對該病的認識不足,以及缺乏必要的隨訪和病人管理制度,造成臨床上肝豆狀核變性的誤診誤治嚴重,早期的文獻報告稱,我國總的誤診率達到53%。發生肝豆狀核變性誤診的不僅僅局限某個科室和某個醫院,誤診常常涉及到消化科、肝病科、兒科、傳染科等多科室,大醫院、權威專家都會發生誤診。 由于誤診涉及到多醫院多科室多醫生,往往會造成肝豆狀核變性患者輾轉求醫,受盡折磨,傾家蕩產,有的患者造成終身殘疾甚至死亡,所以認清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癥狀,做好診斷確診很重要。
2024-10-24 00:2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HLD)由Wilson(19l2)首報,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以豆狀核、肝、腎和角膜銅沉積表現的各種 異常為特征。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錐體外系癥狀、肝硬化、精神癥狀、腎功能損害及角膜色素環(Kayser-Fleischer ring,K-F環)。發病率各國報道不一,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約為15~30/100萬。基因頻率約0.003~0.007,雜合子頻率稍大于0. 01。本病在我國尚無流行病學的大宗資料報告,根據廣州中山一院神經科1981~1991年神經遺傳專科門診957例初診病例分析,WD共97例,占10.14%,居全部單基因遺傳病的第2位,可見本病在我國并不少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