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華芳 主治醫師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
一級
中醫傷科
-
核輻射防護服不能有效防護核輻射,可能是因為材料缺陷、防護范圍局限、破損老化、使用不當以及輻射強度過高這幾個方面。 1. 材料缺陷:部分防護服的材料可能對某些類型或強度的核輻射吸收和阻擋能力不足。 2. 防護范圍局限:只能保護身體部分區域,未被覆蓋的部位仍可能受到輻射。 3. 破損老化:長期使用或存儲不當導致防護服出現破損、老化,防護性能下降。 4. 使用不當:穿戴不規范,未正確密封連接處等,使輻射有可乘之機。 5. 輻射強度過高:當遭遇超強核輻射時,防護服的防護能力可能無法應對。 總之,要使核輻射防護服發揮有效作用,需要確保其質量良好、使用正確,同時要清楚其防護的局限性。在可能接觸核輻射的環境中,還需采取多種防護措施。
2024-10-22 17: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祖輝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健康管理中心
-
商家賣的所謂防輻射服防的都是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并不能防真正的核輻射。礦物如果有輻射則多屬于含有放射性元素的電離輻射,也稱放射性輻射或核輻射,而電腦輻射多是電磁輻射,二者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樣的。簡單地說,放射性輻射能量較高,可以引起周圍物質的原子電離,因此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較大,而且是不可逆性的。而電磁輻射是由交變的電場和磁場而產生的電磁波向周圍空間產生的輻射。由于這類輻射的能量較低,無法引起周圍物質電離,因此這種對人體影響較小。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小于巖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僅相當于一人乘坐兩千公里飛機所受輻射劑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不需要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防輻射服裝制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正是抓住了人們普遍存在的盲目跟風的心理,“防輻射效果”成了廠家用來炒作的一個商業概念。許多商家也一再聲稱自己銷售的防輻射服,其防輻射效果可達99.99%以上,但當專家質疑被制作成坎肩式的防輻射服,其衣領、袖子部位如何防止輻射時,多數商家卻不置可否。因此,保持理智,才能避免掉進商家的概念陷阱。
2024-10-22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