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方企揚 主治醫師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
一級
中醫內科
-
脾虛可以通過中藥調理。脾虛是中醫常見的病癥,多因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憂思日久、素體虛弱等所致。常見癥狀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乏力等。調理脾虛可從飲食、運動、情志、中藥等多方面入手。 1. 飲食調理:多吃健脾食物,如山藥、薏米、芡實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2. 運動調理: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增強體質。 3. 情志調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憂思。 4. 中藥調理:常用的中藥有白術、茯苓、黨參等。白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可健脾滲濕;黨參能補中益氣。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 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總之,脾虛通過綜合調理,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情志、正確使用中藥等,可逐漸改善癥狀。但調理過程需耐心,必要時應及時就醫。
2024-10-15 13: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鳳斌 主任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中醫脾虛癥是指中醫所稱因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癥,其病情較為繁雜,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婦女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輕度脾虛可通過飲食調養糾正,宜常吃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麥芽糖等健脾食品。平時飲食宜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或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如果脾虛癥狀沒有好轉,就應當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中醫藥治療脾虛講究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的體質、癥狀進行個體化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常用方劑有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歸脾丸等。
2024-10-15 1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