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尚占民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噎膈是一種以吞咽困難、飲食受阻、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的病癥。患病后應及時就醫,否則可能會影響營養攝入和身體健康。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7-10-28 20:14
1.病因:可能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年老體弱、久病傷津、食管損傷等有關。
2.癥狀:吞咽時哽噎不順,食物難下,或食入即吐。
3.診斷:需綜合癥狀、體征、食管鏡檢查等明確診斷。
4.治療:中醫治療常用啟膈散、通幽湯等方劑,還可配合針灸。西醫治療可能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
5.預防:保持心情舒暢,飲食規律,細嚼慢咽,避免食用過于粗糙、滾燙的食物。
總之,噎膈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病癥,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盡早診治,以改善預后。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噎膈? 噎膈是以吞咽困難,飲食受阻于食管,飲食不下,或食入即吐為主癥的病證。噎即噎塞,指吞咽不暢或困難;膈即格拒,指飲食難下,或食入即吐。噎可單獨為病出現,亦可為膈之前驅,但臨床多噎膈并見。多因情志失和,飲食所傷,年老體弱,臟腑失調,以致津血枯槁,氣血痰瘀互結填塞胸膈,阻于食道而成。西醫學中食管癌、賁門癌、食管良性狹窄、食管炎、食道賁門弛緩癥等相當于噎膈病,消化系統食管的其他疾病在臨床上若出現以本病為主要臨床表現者,均可參照本節進行辨證論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