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頸癰是指發生在頸部兩側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多由外感風溫、風熱,肝胃火毒上攻,或陰虛火毒熾盛等所致。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嚴重時可化膿破潰。 1.病因:外感風溫、風熱之邪,侵襲頸部肌膚,導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或因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導致脾胃積熱,熱毒上攻;或因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化火成毒;或因久病體虛,陰虛火旺,虛火內生,熱毒蘊結。 2.癥狀:初起時,頸部結塊,形如雞卵,紅腫灼熱,疼痛明顯,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等癥狀。若病情發展,結塊逐漸增大,疼痛加劇,可化膿破潰,流出黃白色膿液。 3.診斷: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結合血常規、膿液細菌培養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4.治療:未成膿時,可選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中藥內服,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也可外用金黃散、玉露散等敷貼。已成膿者,應及時切開排膿。 5.預防: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頸部皮膚清潔;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過激;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頸癰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只要及時治療,預后一般良好。但如果治療不當,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
2024-10-14 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