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心氣虛是中醫常見的病癥,指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勞神過度、久病失養、年老體衰等因素引起。表現為心悸、氣短、自汗、神疲乏力等癥狀。 1.病因:先天體質虛弱,心臟功能較弱;長期過度勞累,損耗心氣;久病纏綿,心氣受損;年老身體機能衰退,心氣漸虧;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氣血生化不足,累及心氣。 2.癥狀:心悸,心中悸動不安;氣短,呼吸短促;自汗,自行出汗;神疲乏力,精神疲憊,肢體無力;面色淡白,唇舌色淡。 3.診斷:依據癥狀表現,結合脈象(如脈虛無力)、舌象(如舌淡)等進行診斷。 4.治療:以益氣養心為原則。常用中藥有炙甘草湯、歸脾湯等。也可通過針灸、按摩等中醫療法調理。 5.預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飲食規律,營養均衡;適度運動,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激。 心氣虛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也會影響生活質量。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中醫調理,改善心氣不足的狀況。
2024-10-25 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