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腰椎小關節不穩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由外傷、退行性改變、先天發育異常、長期不良姿勢及慢性勞損等因素引起,常導致腰痛、活動受限等癥狀。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7-10-25 14:23
1.外傷:如腰部受到劇烈撞擊、扭傷等,可能損傷腰椎小關節,使其穩定性下降。
2.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磨損、骨質增生等,影響小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3.先天發育異常:部分人天生腰椎小關節結構存在缺陷,容易出現不穩。
4.長期不良姿勢:久坐、彎腰駝背等不良姿勢,增加腰椎小關節的負擔。
5.慢性勞損: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反復彎腰的工作,導致小關節慢性損傷。
總之,腰椎小關節不穩癥需要引起重視,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合理的治療和康復訓練,多數患者癥狀可以得到改善。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加強腰部肌肉鍛煉,預防疾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