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脾虛泄瀉癥是中醫常見病癥,其發病與脾氣虛弱、脾陽不足、濕邪困脾、飲食失調、情志不暢等有關。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理、生活習慣改善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7-11-08 15:06
1.脾氣虛弱:脾氣不足,運化無力,水谷不化,導致泄瀉。可表現為大便溏薄、食欲不振、肢體倦怠等。
2.脾陽不足:脾陽虛衰,不能溫煦,水濕內生,引起泄瀉。常有腹部冷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等癥狀。
3.濕邪困脾:外濕侵襲或內濕停滯,困阻脾土,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出現泄瀉,多伴有頭身困重、舌苔厚膩。
4.飲食失調:飲食不節或不潔,損傷脾胃,導致泄瀉,常有噯腐吞酸、惡心嘔吐等表現。
5.情志不暢:憂思惱怒,肝氣郁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引發泄瀉,往往伴有胸脅脹滿、心煩易怒。
補脾益腸丸對于脾虛泄瀉癥有一定的療效,但具體效果因人而異。患者在治療時,還需綜合考慮自身的體質、病情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同時,應注意飲食有節,保持心情舒暢,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