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盧穗琳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壓力性尿失禁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治療方法包括盆底肌訓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康復訓練方面有凱格爾運動、生物反饋治療等。同時,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很重要。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7-11-04 02:33
1.疾病原理:壓力性尿失禁是由于盆底支持結構松弛,導致尿道控尿能力下降。常見于多產、肥胖、年齡增長等人群。
2.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通過重復縮放盆底肌肉來增強其力量。患者可每天進行 3 組,每組 10 - 15 次收縮,每次收縮持續 3 - 5 秒。
3.生物反饋治療:借助儀器監測盆底肌肉活動,幫助患者更準確地進行訓練。
4.藥物治療:可使用度洛西汀、雌激素等藥物,但需遵醫囑。度洛西汀能增加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力;雌激素有助于改善尿道黏膜及黏膜下血管。
5.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患者,可考慮手術,如尿道中段懸吊術等。
6.生活方式調整:控制體重,避免重體力勞動,減少咖啡因攝入,戒煙等。
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壓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排尿障礙性疾患的常見癥狀,本質上是膀胱儲尿功能障礙的表現。尿失禁并非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患累及膀胱、尿道功能的結果。尿失禁的定又是指腹壓增高時(如咳嗽、大笑、提重物、體位改變等)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現象,其過程中無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屬尿道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國際排尿控制研究協會推薦的定又為:尿失禁系一種可以得到證實的、不自主的經尿道漏尿現象,并由此給患者帶來社會活動不便及個人衛生方面的麻煩。這一定義強調了漏尿的客觀性,并將非尿道的漏尿(尿道陰道瘺、膀胱陰道瘺等)排除在外。其發病率在中老年婦女中頗高。國內外文獻報道在15%~45%之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