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維平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急診科
-
腹壁切口疝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包括感染、出血、疝復發、腸梗阻、慢性疼痛等。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7-11-12 10:00
1.感染:手術切口處可能發生細菌感染,表現為紅腫、發熱、疼痛,甚至有膿液滲出。多因手術操作不規范、術后護理不當或患者自身抵抗力差引起。治療常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2.出血:術中止血不徹底或術后傷口受到牽拉,可能導致傷口內出血。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大量出血則需再次手術止血。
3.疝復發:可能由于修補不牢固、術后腹壓過高(如劇烈咳嗽、便秘)等。一旦復發,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4.腸梗阻:疝內容物與周圍組織粘連可引發腸梗阻,出現腹痛、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等,嚴重時需手術解除梗阻。
5.慢性疼痛:手術切口周圍神經損傷或形成瘢痕組織,可導致長期慢性疼痛。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止痛(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
總之,腹壁切口疝術后患者需密切觀察,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和處理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