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平 主治醫師
武漢中際中西醫結合癲癇醫院
癲癇科
-
建議保持清淡飲食,避免油膩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注意休息,防止二次傷害,可以使用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藥物進行治療。
2017-12-26 16: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蘇建生 主治醫師
武漢中際中西醫結合癲癇醫院
癲癇科
-
癲癇病是一種大腦神經元細胞異常過度放電而引起的發作性、突然的、暫時而又反復性的腦功能紊亂,俗稱"羊羔風""羊角瘋""豬婆風"。該病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青少年及婦女尤為多見,臨床表現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類型。臨床癥狀各異,最常見的是意識障礙或意識喪失、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兩眼上視、口吐涎沫、大小便失禁,局部或全身肌肉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行為異常;也可有精神失常、情感和知覺異常、記憶功能減退、醒后不能回憶發病過程,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表現。癲癇這個病病不會直接造成死亡,但是發作時環境或患者本身的舉動,都會對生命構成威脅。
2017-12-26 16: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鳳清 主治醫師
武漢中際中西醫結合癲癇醫院
癲癇科
-
一、臨床表現: 1.癲癇分類.198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根據臨床發作表現及其腦電圖特點,制定了癲癇臨床發作分類,在此基礎上我國進行了簡化和制定,1985年ILAE在臨床發作分類的基礎上,綜合病因、起病年齡、預后及轉歸,將癲癇與癲癇綜合征進行了分類,1989年重新修訂,這兩種分類廣泛應用于兒科臨床工作, 2001年及2006年提出了進一步的分類建議,從而使得癲癇與癲癇綜合征的分類得到不斷更新發展。 (1)特發性部分性癲癇:于特殊年齡起病,分為:①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②兒童癲癇伴枕部放電;③原發性閱讀性癲癇; (2)癥狀性部分性癲癇:有腦結構及代謝改變。包括:①兒童慢性進行性不間斷性部分癲癇;②誘發性癲癇;③顳葉、額葉、頂葉、枕部癲癇; (3)隱源性部分性癲癇 2.全面性癲癇 兩側大腦半球同步放電,發作往往伴有意識障礙。 (1)原發性:與遺傳相關,起病與年齡有關。包括:①重生兒良性家族性驚厥;②良性重生兒驚厥;③良性嬰兒肌陣攣癲癇;④小兒失神癲癇;⑤青少年失神癲癇;⑥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⑦全身強直陣攣性癲癇。 (2)隱源性或癥狀性:有特異或非特異性病因。①嬰兒痙攣;②l_ennox-Gastaut綜合征;③早期肌陣攣腦病;④小嬰兒癲癇性腦病伴暴發抑制;⑤癥狀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 3.不能分類的癲癇 ?、僦厣鷥后@厥;②嬰兒嚴重肌陣攣癲癇;③慢波睡眠不間斷性棘慢波癲癇綜合征;④獲得性癲癇性失語。 4.特殊癲癇綜合征特殊情況下發生。熱性驚厥,中毒、藥物、代謝異常。 二、臨床發作特點 (1)部分性發作:神經元異常過度放電起源于一側大腦的某一區域,臨床表現為: 1)簡單部分性發作:①運動性發作:表現為一側某一部位的抽搐,包括肢體、手、足、口角、眼瞼等的抽搐。當發作神經元異常放電沿大腦皮質擴展時,臨床上表現為發作先從一側口角開始,依次發展至手、臂、肩、軀干、下肢等,稱為杰克遜發作(Jacksonian seizures),當運動發作后,抽搐部位可出現短暫性癱瘓,稱為Todd麻痹(Todd palsy)o少數患者可出現旋轉發作或姿勢性發作。②感覺性發作:發作主要表現軀體某一部位的感覺發作性異常。③自主神經癥狀發作:主要表現上腹不適、嘔吐、蒼白、出汗、潮紅、豎毛、腸鳴、尿失禁等,但必須伴隨其他發作形式方考慮診斷。④精神性發作:可出現精神癥狀,如幻覺、錯覺、記憶障礙、定向力障礙、情感或語言障礙等。 2)復雜部分性發作:可見于顳葉或枕葉癲癇。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幻覺、焦慮、恐怖等精神癥狀,可伴有自動癥( automati),即重復刻板或無目的動作,如努嘴、咀嚼、舔唇、拍手、自言自語、吞咽等。 3)部分繼發全面性發作:前兩類發作均可發展成為全面性發作。 (2)全面性發作: 1)強直一陣攣性發作( tonic-clonic seizure):又稱大發作(grand mal),見于任何年齡,表現為全面性強直一陣攣性發作,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兩眼上翻或凝視、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然后進入昏睡、發作后可表現頭痛、嘔吐、疲乏、對發作無記憶。在腦電圖上表現為:強直期呈兩側同步對稱棘波群發放,陣攣期為多棘波或棘一慢波的發放,頻率逐漸減慢,昏睡時腦電圖表現為慢波活動或電壓低平。發作間期腦電圖主要表現為雙側同步對稱的尖波、尖一慢波、棘波、棘一慢波陣發或陣發性高幅慢波活動??煞譃樵l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多與遺傳有關,無明顯腦結構異常病變,神經系統無異常體征,發作多在睡眠中發生,無明顯先兆,腦電圖背景活動正常。繼發性則繼發于腦部病變,神經系統異常體征,可有先兆,可因局部癲癇放電擴散至兩側大腦半球而出現大發作。 2)失神發作:以短暫意識障礙為主,典型失神表現為突然起病,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兩眼凝視,不間斷數秒鐘后恢復,發作很少超過30秒。發作后可繼續原來的活動,對發作不能記憶。失神發作常常沒有先兆,且發作頻頻,每天可達數次或數十次,發作期腦電圖可表現兩側同步對稱、彌漫性每秒3Hz的棘慢綜合波。通過過度換氣可以誘發典型失神發作。不典型失神則起止均較慢慢,且伴有肌張力改變,腦電圖為1. 5~2. 5Hz的慢波發放,并有背景活動的異常,多見于彌漫性病變。 3)強直性發作:表現為不間斷而強烈的肌肉收縮強直,可表現固定姿勢,如頭眼偏斜、雙臂外懸、角弓反張、呼吸停滯等。發作期腦電圖可表現多棘波發放。 4)陣攣性發作:表現為肢體、軀干或顏面部有節律的抽搐,腦電圖可表現為尖波、棘慢波的發放。 5)肌陣攣性發作:可表現肢體某一部位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有力地收縮出現的快速抽動,腦電圖可表現棘波、多棘慢波或尖慢綜合波。 6)失張力發作:由于肌張力的突然喪失而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姿勢,頭或雙肩的下垂或跌到。腦電圖多表現為多棘慢波或棘慢波。
2017-12-26 1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