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治療后因子降低但關節仍腫痛,咋辦
我關節痛,經診斷為類風濕,經治療類風濕因子由80多降為20,但手關節,腳子關節還痛,而且腫脹,可我一直用的雷公藤和白芍總苷,可雷公藤說明書說不能超過3個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類風濕患者在治療后類風濕因子下降但關節仍腫痛,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病情未完全控制、藥物副作用、合并其他疾病、關節損傷、生活習慣等。 1. 病情未完全控制:類風濕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使類風濕因子下降,炎癥可能仍存在。此時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如加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艾拉莫德等藥物。 2. 藥物副作用:雷公藤和白芍總苷雖有治療作用,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如雷公藤可能影響肝腎功能,白芍總苷可能導致腹瀉等。 3. 合并其他疾病:如骨關節炎、腱鞘炎等,也會導致關節疼痛腫脹。需進一步檢查明確,針對性治療。 4. 關節損傷:長期的類風濕炎癥可能已造成關節結構破壞,如軟骨磨損、滑膜增生等。可考慮物理治療或手術干預。 5. 生活習慣:勞累、著涼、過度活動關節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加重癥狀。應注意休息,做好關節保暖。 總之,對于類風濕治療后仍有關節腫痛的情況,應及時復診,醫生會綜合評估,制定更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康復。
2024-10-28 1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