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高國望 醫師
威縣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皮膚科
-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多發生在頭皮、面部、胸背等皮脂腺豐富部位。其發病與皮脂分泌過多、馬拉色菌感染、免疫因素、飲食、精神等有關。治療藥物包括抗真菌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B 族維生素等。一般來說,積極治療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但如果病情嚴重或治療不當,可能會引起感染、皮膚萎縮等問題。 1. 發病原因: 皮脂分泌過多:皮脂腺功能亢進,導致皮脂排出增多。 馬拉色菌感染:馬拉色菌在皮脂豐富部位繁殖,引發炎癥。 免疫因素:機體免疫失衡,容易導致炎癥反應。 飲食因素:高糖、高脂肪飲食可促使皮脂分泌增加。 精神因素:精神緊張、焦慮、壓力大等可影響皮脂分泌。 2. 治療藥物: 抗真菌藥:如酮康唑洗劑,能抑制馬拉色菌繁殖。 糖皮質激素: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可減輕炎癥反應。 抗生素:如紅霉素軟膏,用于抗感染。 B 族維生素:如維生素 B6,有助于調節皮脂分泌。 其他藥物:水楊酸制劑、二硫化硒洗劑等也有一定療效。 脂溢性皮炎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皮膚清潔,避免搔抓。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多數患者癥狀可得到有效控制。
2024-10-28 1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