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長期喝酒可能會引起腦梗塞,這主要與血管損傷、血壓波動、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臟功能影響以及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7-12-22 10:26
1.血管損傷:酒精可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使其功能失調,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腦梗塞風險。
2.血壓波動:長期飲酒會導致血壓不穩定,忽高忽低的血壓對血管壁造成沖擊,促進血栓形成。
3.血液黏稠度增加:酒精會影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使血液變得黏稠,血流速度減慢,易形成血栓。
4.心臟功能影響: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心律失常、心肌損傷,影響心臟射血功能,進而影響腦部供血。
5.代謝紊亂:酒精會干擾脂質代謝,導致血脂異常,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總之,長期喝酒是腦梗塞的一個危險因素。為了預防腦梗塞,應盡量減少飲酒量甚至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定期體檢等。若出現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