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頂立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心血管創傷性溶血性貧血通常由多種因素引起,診斷需綜合多種檢查。成因包括心臟人工瓣膜損傷、血管內異物、血管病變、血流動力學異常及心臟手術創傷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8-01-13 22:39
1.心臟人工瓣膜損傷:如機械瓣或生物瓣不匹配,長期摩擦紅細胞導致溶血。
2.血管內異物:如留置的導管、支架等,破壞紅細胞。
3.血管病變:如動脈瘤、動脈硬化等使血流異常,損傷紅細胞。
4.血流動力學異常:高速血流沖擊血管壁,引起紅細胞破裂。
5.心臟手術創傷:術中操作可能損傷紅細胞。
總之,通過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膽紅素測定、骨髓象檢查等),結合影像學檢查(如心臟超聲等),可明確診斷心血管創傷性溶血性貧血。
-